春节“龙”重登场,在这阖家团圆,亲友相聚的日子里,美食总是绕不开的话题。
美食,不仅彰显了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更承载了从古至今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
这些宝山美食也藏着宝山人民特有的年味,这个春节,给自己与家人安排一场非遗美食之旅吧!
大场白切羊肉
大场得名于宋代在此设立的盐场,当时韩世忠的军队也在此驻扎。盐民和将士当中有不少人来自北方,北人喜食羊肉,食羊之风遂在此地传播开来。明清时期,大场地段商贾繁盛,羊肉生意兴隆,大场白切羊肉制作工艺也于此时形成。
大场白切羊肉技艺在传承交替中保留至今。20世纪初大场老街尚有三家门店,几十年后的今天却独剩一家“尧尧羊肉馆”。这家馆子虽然面积不大,生意却很红火,久负盛名的当数那一锅延续了二十年的“老汤”,《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等媒体对此做过专访报道。
老香斋茶点
老香斋茶点制作技艺起源于清代咸丰元年福建泉州,民国初年技艺被带至上海天目路。而后扎根于宝山发展壮大,“老香斋”品牌渐成为上海特色茶点。
约一百年前,老香斋创始人许氏带着具有闽南地域特色的茶点技艺迁来上海。此后近百年的变革实践中,老香斋茶点制作技艺“取名家之长,补自家之短”,吸收了西点的风格特色,并完美地融入了苏、浙口味,产品外观也更加精美、小巧,最终呈现出鲜明的上海海派特色。
罗店鱼圆
罗店镇位于宝山西北方,成陆于唐略前,宋时便有渔村,邻近江海,土壤肥沃,农商繁荣,自古便是鱼米之乡,故罗店水产丰富,且当地人爱食鱼虾,民间各种此类菜肴众多。罗店鱼圆就是当地比较常见的民间美食,威名远播,乃至宝山地区凡是售卖鱼圆之处都会自称罗店鱼圆。
罗店鱼圆在当地制作方法各异,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独到的工序和口味偏好,但究其根本无非鱼肉鲜美,肉酱与水比例得当,无面粉添加,尽可能地还原鱼肉本身的鲜嫩可口。作为民间红白喜事不可或缺的一道菜肴,可见罗店鱼圆在当地饮食文化中的地位之重,一代代制作者们智慧的传承,同时也承载着罗店古镇的历史与人文。
罗泾四喜风糕点
罗泾地处沪北,农家色彩鲜明。旧时,当地农民长年累月、起早贪黑忙于稼穑,常因陋就简地制作点心用于充饥。“四喜风糕”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发展并延续至今。
罗泾“四喜风糕点”,以当地优质稻米为材,粳糯搭配,在浸泡后沥干磨细成粉,经加糖水拌和,筛滤成料,装入模具,于笼屉内蒸成。虽然工序并不复杂,但粉之粗细,料之干湿,辅料添加、火候把握等均需拿捏有度,自有独到之处。罗泾“四喜风糕”形状不一、大小不同,口味也不尽相同,但均有糯而不粘、味美爽口的鲜明特色。
时至今日,因“糕”“高”二字谐音之故,“四喜风糕点”依然常被用于婚生、乔迁和寿诞等场合,极富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宝山红烧鮰鱼
鮰鱼肉嫩味美,是鱼中上品,在民间有着“不吃鮰鱼,不知鱼味”的说法。红烧鮰鱼是上海家喻户晓的名菜,而宝山红烧鮰鱼则是众家红烧鮰鱼技法中的头牌。
红烧鮰鱼作为一道“工夫菜”,菜肴具有色泽红亮,鱼皮胶滑,鱼块肥腴的饱满,入口即化的肥糯,卤汁的浓厚细腻,味觉的“甜上口、咸收口”上海本帮菜典型特征。
现在的宝山红烧鮰鱼烹饪技艺就是继承了当年吴淞老街赫赫有名的合兴馆的余脉,在宝山开枝散叶,知名度颇丰,往来食客络绎不绝。
吴淞万盛号白玫瑰酒
吴淞万盛号酱园创建于光绪十年(1884年),原址在吴淞的淞兴路317号,其产品白玫瑰酒曾于民国3年(1914年)经农商部评选,送往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银牌奖。
万盛号白玫瑰酒是纯粮食高粱酒和发酵白玫瑰等配料酿造的纯天然酒,以香气醇正、甘甜可口而闻名;长期饮用该酒,具有美容、养颜、和血散瘀、清心健脑、滋阴补肾、健脾益胃之功效。
万盛酱园产品开发将推动本区域老字号的开发和传承,推动本地区民俗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推动本产品依托宝山邮轮经济、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再次登上国际舞台。
品非遗美食
品宝山味道
传承几代人的老手艺美食
不仅承载了我们的回忆
更是承载了一段段关于宝山的故事
这个冬天
用非遗美食
迎接崭新的一年!
卢钰琦
↓↓点击阅读全文↓↓